查看原文
其他

同行·寻访|品悟三苏文韵,传承传统文化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前往三苏祠考察,并对如何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总书记前往三苏祠考察

来源:眉山市东坡区融媒体中心

小组成员参观三苏祠


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7月31日,“同行计划”四川实践团眉山和乐山小组来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夫子故居——三苏祠。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小组成员们在三苏文韵中寻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整个祠堂竹林掩映,清静幽雅,古老厚重,成员们进馆后便迫不及待地了解“三苏”的生平和成就,透过院内的各种楹联、陈设,透过他们留下的璀璨文学作品,成员们感受到了“三苏”每个人身上的才情,感受到了纯正良好的家风塑造了这个优秀的家庭,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苏府”石碑


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成员们一个一个建筑地参观,体会东坡文化的历久弥新。实践团成员王家俊表示,三苏文化给了自己极大的鼓舞,苏轼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但仍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豁达,清正廉明,政绩卓著。这激励着自己无论将来面临什么样的处境,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践团成员刘金柱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三苏文化中就蕴藏着丰富的值得挖掘的精神资源,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义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义务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实践感悟


悟三苏文韵,仰先贤风骨

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林

实践单位: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廖祥忠在致辞中引用了苏轼的《定风波》向全体毕业生传达他最深切的教诲,当全场一起吟诵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在网上看到了该片段,为之动容,心想如果能够亲自去参观东坡先生的故居,“吹过他吹过的晚风”,那该有多好!这次眉山之行恰好给了我机会!走进三苏祠,首先被他的优美风光所吸引,竹林掩映,清静幽雅,晨钟高悬,古老厚重。在优美环境的烘托下,我仿佛看到了苏东坡先生命途多舛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是他仍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仍然为国家忧虑。因为他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官员,他的事迹为后世传唱。他的事迹也感召着我,要在短暂的人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要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豁达。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吴芷涵

实践单位:乐山市自然资源局


在我的童年,常听到大人们提起眉山和峨眉山,但我永远分不清楚眉山和峨眉山究竟有什么区别?长大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眉山和峨眉山是两个地方,一个在青神之北,一个在青神之南。这次也是我第一次来到眉山,乐山离眉山很近,坐高铁只需要二十多分钟,到眉山之后,我们直接去三苏祠找另外的小伙伴汇合。三苏祠位于眉山城区的纱縠行南街,占地百余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站在大门口,两颗宋代银杏傲然而立,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进入三苏祠,似乎在翻一本厚厚的文白夹杂的旧书。庭院内人并不多,我们从西门进入,绕着郁郁葱葱的竹林经过了绿筠轩,今天尽管阳光明媚,但在竹影之下却很凉爽,我们一行人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画舫,苏轼先生的雕像就在我们的右侧,与其他端正肃穆的雕像不同,苏轼先生半坐半倚地矗立在湖中央,我会心一笑,也只有这样的姿势才可以配得上他了。我们继续往前走,进入了来凤轩,“来凤轩”原来叫“来风轩”,窗明几净,清风徐来,真是读书的好地方。我们认真的观看、记录着,这里不仅仅有关于“三苏”的内容,也有关于“苏家六公子”的介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苏家家族之庞大。

我们来到了一块“家风世传”的牌匾前,所有人都停留许久,默默了解着苏氏一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顺着苏轼宦游的发展往前走,我最后遇到了一位正在讲解的导游,她说:“当时习总书记就站在这个位置…”我猛然转头,心中突然感到一阵紧张,我从未离习总书记如此之近,这面“结语”墙上写着“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回想起来从小学过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等等绝词佳句,这些是苏洵家风教育的闪耀成果,同样也是对后世启蒙教育的开端。

回家路上,回想起今天在三苏祠中的所见所闻,我认识到苏洵对后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表面、形式上的,他以自身行动作为家人树立了为榜样,这些虽然没有写在纸上,这些教诲会永远存在于苏家后代的心中,如今,三苏祠里专门陈列的家训家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作为青年人,我们更是要把握住这些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位脚跟的根基,也是发展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

此次参访过程,实践团员们无不沉浸在三苏文韵所浸染的传统文化之中。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实践团员们将做好中华文化坚定的传承者,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小组成员在三苏祠门口合影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  

     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

图文来源|吴芷涵 张 林

编  辑|吴芷涵

审  核|刘金柱 周志斌

责  编|葛 畅 奚 旺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同行·寻访|牢记总书记嘱托,让青春成就梦想【同行·寻访】同济薪火相传,足迹丈量时代
【同行感悟·新疆】杨浩南:丝路同行,情暖边疆
【同行感悟·重庆】杨甜甜:同行合川,奋力奔跑
欢迎参加2022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